损变化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红斑、鳞屑和局部瘙痒,易于复发和扩散。皮损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从轻度到重度不等。银屑病的皮损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包括头皮、面部、四肢、躯干和外阴等部位。
皮损变化是银屑病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红斑:皮损基础为红斑,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界限清晰。
2. 鳞屑:皮损表面有大量鳞屑,呈大小不等、贴附紧密的银白色鳞片,可脱屑或易于去除。
3. 丘疹:皮损可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红斑,表面有小的丘疹。
4. 轻度出血:皮损严重者,由于极度干燥、皮屑较粗糙,可引起轻度出血。
病理机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在免疫和非免疫机制下相互作用所致。基本上,这种病变是由于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过度反应皮肤内的自身抗原而引发的。通过这种机制,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促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等)、造血细胞系列因子、γ-干扰素、IL-8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作用于角质形成层内的肥大细胞和角质细胞,导致皮肤细胞增生、角化异常、上皮层分层增厚、血管扩张和渗出等现象,并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聚集,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同时,银屑病可能与遗传、代谢异常、神经因素、感染、药物、环境等有关。
治疗:
针对病程、严重程度和部位不同,银屑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外用剂、内服药物和光照治疗。有许多方法可以控制疾病迹象和缓解症状,但没有永久的治愈办法。以下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1. 外用药物:局部应用类固醇、维A酸类、减轻剂、角质溶解剂、光敏剂等。
2. 内服药物:口服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甲硝唑、环孢素A、小剂量地塞米松等。
3. 光疗(PUVA治疗):使用紫外线A光源,经皮肤滑动、体内饮水或摄入口服引发光化学反应,缓解皮肤发红、发痒、脱屑等症状。
4. 生物制剂:包括抗炎生物制剂、Ⅳ类催化剂。
5. 草药疗法:中药洗浴、口服等。
总之,在使用治疗方法时,应根据银屑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且在监测皮肤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治疗和调整。
- 上一篇:银屑病的克星木瓜
- 下一篇:没有了